韓國消費者購車欲望跌至谷底
消費者購車意愿的下降成為韓國近一年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前,擁有一輛,甚至多輛汽車,曾是很多韓國家庭的追求。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購車持謹慎態度。
這種變化的背后,包含了從經濟到意識轉變等許多因素。
01
韓國年輕人“希望”擁有私家車
曾經,韓國消費者對汽車的熱愛超過了對買房的渴望。
“即使買不起房子,也要買一輛幾千萬到幾億韓元(1RMB≈180KRW,即幾十萬到幾百萬人民幣)的汽車”的心理,帶來的結果是2500萬輛的汽車登記量。這一數字是韓國人口的一半,大約每兩個韓國人就擁有一輛汽車。
今年5月,市場調研公司Embrace Trend Monitor發布了一項?"關于汽車擁有狀況和購買方式的認知調查?",該調查的對象為1000名19至59歲,擁有駕照的韓國男性和女性。
調查結果表明,汽車在韓國人的心目中,是一件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其中,高達84.4%的受訪者認為汽車在現代社會中是必不可少的,83.2%的受訪者認為每家有一輛汽車是“基本的配置”。
此外,該調查還揭示了韓國人買車時的一些偏好:
受調者中的75.8%傾向于購買新車而不是二手車;價格(82.8%)和可靠性(72.5%)是他們購買汽車時的首要考慮因素;其中,75.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更喜歡首付加分期付款的購車方式;此外,20多和30多歲的人,對豪華車和進口車的偏好也相對高于其他年齡組。
值得關注的是,那些20多歲(20代)和30多歲(30代)的年輕人,比其他年齡段的人更希望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汽車。希望擁有私家車的人數比例,20代為64.8%,30代58.8%,40代54.4%,50代則僅為46.0%。
分析師說,只有少數人選擇租車(11.3%)或租賃(8.7%)。其中,年輕一代更看重汽車的所有權,他們更不能接受租車、租賃形式。
當那些接受租車、租賃形式的受訪者被問及為什么選擇租車或租賃時,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前期費用"(37.6%),"節省稅收"(37.4%)和 "減少車輛維護"(21.0%)。
02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然而,希望擁有私家車的“理想”和會不會購買私家車的“現實”之間,還是存在差距的。
韓國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雖然希望擁有屬于自己的汽車,但是實際的購車意向,卻在最近一年內發生了逆轉。
這一變化可以從一個叫“汽車購買意向指數”(VPI Index)的數據看出。韓國人的VPI指數,已經連續第九個月跌破基準值(100),并保持在最低水平附近。
什么是汽車購買意向指數?
德勤韓國(Deloitte)每月都會發布一份《?汽車購買意向指數(VPI指數)報告》,該報告通過對全球24個國家的1000多名18歲以上的消費者進行調查,表示在未來6個月內打算購買汽車(包括乘用車、SUV和皮卡)的消費者百分比。
以開始調查的時點,即2021年10月為基礎數值100。如果指數高于100,則為?"增加";如果指數低于100,則為?"減少"。
也就是說,數值越小,說明每一百人中,希望購買汽車的人數比例越少。
上圖中可以看出,從去年7月的最高點119.3開始,韓國VPI指數一直呈總體下降趨勢,在今年2月更是跌至最低點62.6。
今年4月份,韓國消費者VPI指數為73.3點,低于同月的全球指數86.6,說明韓國消費者的購買意愿依舊消沉。
03
貸不起?韓國人為什么不買車了?
原因是多方面的。
從宏觀經濟來看,利率提高和物價瘋漲,導致韓國人“買不起”車了。
由于去年開始的持續加息,韓國2022年的購車貸款利率,從開始的2-3%,飆升至年底的7-8%,今年更是持續在5.8-9.4%的水平。買車需要面對如此高的貸款成本,韓國人表示“貸不起”。
此外,韓國通貨膨脹率飆升,2022年底甚至超過了6%。
面對持續增長的物價,韓國人不得不削減家庭預算,購車的計劃也自然被推遲。
與利率和物價一起上漲的還有汽車價格。
德勤將VPI指數的持續低迷,一部分歸因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日益復雜的零部件以及向電氣化轉變,導致的新車價格上漲。
由于市場結構的變化,現代和起亞的乘用車價格與2021年相比有所上升。
根據現代和起亞今年3月發布的商業報告,現代的乘用車價格從2021年的每輛4758萬韓元(約26.1萬人民幣)上升到2022年的5031萬韓元(約27.6萬人民幣)。
而起亞的乘用車價格在同一時期從3365萬韓元(約18.5萬人民幣)上升到3431萬韓元(約18.9萬人民幣)。
此外,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因素,使得半導體供應鏈不足,導致新車交付時間過長。之前某些車型的出庫等待時間甚至長達30個月,這無疑消磨掉了消費者的耐心。
雖然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來,半導體的短缺已有所緩解,汽車生產已逐漸正?;?,但要扭轉低迷的局面仍需要時間。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韓國消費者開始尋找更便宜和等待時間更短的汽車,并更多地關注起二手車市場,新車購買意愿隨之降低。
同時,汽車共享和叫車等移動服務平臺的激活,也改變了消費者的汽車所有權觀念。韓國出租車移動平臺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1.349萬億韓元(約74億人民幣),預計將增加到2025年的3.893萬億韓元(約214億人民幣),增幅達188.4%。
韓國年輕人雖然渴望擁有屬于自己的新車,但客觀條件使他們離夢想越發遙遠。雖然不喜歡租車,但操作便捷的共享汽車和打車平臺,無疑成為了沒錢買車的年輕人,或主動或被動的選擇。
事實上,從2014年到2022年,20多歲和30多歲的年輕人,擁有汽車的比例從23%下降到了17%。
德勤認為,暫停加息、國際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半導體短缺問題緩解以及電動汽車價格下降的跡象使得韓國VPI指數有所上漲。
"雖然韓國汽車購買意向指數在過去兩個月有所上升,但韓國消費者的購車意愿仍在下降,"德勤韓國的汽車行業負責人Tae Hwan Kim說。
"行業需要回歸本質,重新定義汽車所有權的價值和業務,提供差異化的客戶體驗,并制定戰略,將汽車重建為一個新的商業平臺。"
結束語
韓國人購車意愿的下降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結果。宏觀經濟因素、車價上漲、供應鏈緊缺和共享平臺的興起都對這一趨勢起到了推動作用。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韓國購車市場將完全衰退。仍然有一部分人將購車視為必要和便利的選擇,特別是大眾交通不發達地區或需要長途出行的人群。未來,隨著經濟的好轉和汽車行業的發展,韓國人的購車意愿也可能會再次發生變化。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韓國消費者購車欲望跌至谷底
消費者購車意愿的下降成為韓國近一年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以前,擁有 -
10億撬萬億,三一集團的光伏雄心
近日,三一硅能(朔州)有限公司成立,法人、注冊資本與三一硅能(株洲 -
又一光伏電池廠商沖刺IPO,融資主要靠債務
近幾年,光伏市場炙手可熱,各家光伏企業紛紛搶灘IPO的浪潮,浙江鴻禧 -
解讀北京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邏輯
不只是小出行,還是大生活。 作者|章漣漪褚萬博 2018年,Alphabet旗下 -
白皮書公布,國內自動駕駛難落地,都賴...
自動駕駛為什么依然難以大規模落地?已經是2023年下半年了,到底還卡在 -
騰訊靠什么突圍“百模大戰”?
作者|張津京 了解更多金融信息|BT財經數據通正文共計4371字,預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