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互聯網 >

華為ERP思考:國產自研邁出第一步

2023-07-12 09:45:34    來源:維科號

華為的進入會刺激用友、金蝶、浪潮等國產廠商加快技術革新,以及伴隨著華為自身技術自研全棧的布局和不斷測試,國產ERP的兼容性和標準性都將上一個新的臺階。

作者|斗斗

編輯|皮爺


(相關資料圖)

出品|產業家

15小時完成全球88家子公司Meta ERP系統的切換,華為全面“換血”。

其實,自華為官宣推出Meta ERP時,便引起業內一陣動蕩。很多人疑惑為何華為這一舉動會帶來如此大的反響。

首先ERP是采購、生產、銷售、人力、財務、物流等業務實現高效運營的保障,任何一個大型企業,沒有ERP都或將陷入癱瘓。歐美國家由于入局早,且信息化程度較高,衍生出了許多享譽全球的ERP巨頭,例如Oracle、SAP等。其中Oracle僅靠ERP相關業務就支撐起近3000億美金的市值。

反觀國內,無論是市值還是規模,都很難找到可以與其匹敵的廠商。

“以華為的一貫方式,但凡國內廠商能夠挺得住,在此動蕩時刻,也犯不上大張旗鼓大動資源來自研ERP?!?/p>

在某論壇上,“華為為何自研ERP?”的討論區,吵得熱火朝天?!白约液⒆硬粻帤狻钡恼f法支持率一路飆升。

“在中國很多大型企業甚至是國企,ERP系統都是基于SAP等廠商的ERP系統做二次開發?!敝T如此類的回答,讓國產高端ERP系統空白的短板暴露無遺。而Meta ERP的出現,使得國產高端ERP系統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不過,這也僅是邁出了國產自研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在短期內,華為的Meta ERP仍難以撼動SAP/Oracle的ERP系統在國內的絕對優勢或者說是壟斷地位。對于SAP/Oracle系統的替代,更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華為Meta ERP落地背后有對國產高端ERP未來發展,甚至是國產軟件未來發展的借鑒意義。

一、華為“換血”

華為自研ERP的原因其實很好理解,首先是自身的需求,隨著華為業務的發展,ERP響應太慢,已經不能滿足未來要真正實現數字化的訴求。構建下一代ERP是華為在數字浪潮中持續發展的必走之路。

其次,ERP作為企業重要的管理系統,國產化是其必然要走的路徑。加之信創浪潮襲來,國產替代成為大勢所趨。

此外,華為終端業務增長萎靡,而管理系統或將成為其新長板,尤其是在高端ERP一片空白的中國市場,可謂是一片藍海。

但要知道,ERP的自主研發不是易事。自研ERP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工程,不僅是對數據庫、操作系統、開發語言等核心技術的考驗,更需長期立足于企業實際業務場景來研發和迭代。

這涉及到各個技術棧,即從上游硬件設備層的芯片、服務器、數據中心,軟件開發層的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到中游系統集成及運維層系統集成;再到下游應用層的政企服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金的投入,以及新技術的支持。

對于華為而言,Meta ERP的成功落地,離不開其與自主化廠商的協作開發模式。

具體來看Meta ERP產業鏈的各個廠商以及合作模式。

首先是上游硬件設備層,合作廠商有中芯國際、思特威這樣的芯片廠商;神州數碼、中國長城等服務器廠商;賽意信息、漢得信息、三六零等數據中心廠商,以及通信設備廠商、運營商。

而在上游的軟件層,華為合作的廠商有軟通動力、綠盟科技等操作系統廠商;海量數據、星環科技數據庫廠商;普元信息、東方通等中間件廠商;以及浪潮軟件等開發工具。

其次是中游,華為主要合作方是英飛拓、特發信息等系統集成及運維層的系統集成廠商,以及嘉環科技、特發服務等供配電廠商。

再有就是下游政企應用服務層,法本信息、科藍軟件、榮科科技等是華為主要的合作伙伴。

從合作模式是來看,一方面就是與華為合作開發軟件,例如中軟軟通主要提供人力來參與華為研發。另一方面就是以用友、金蝶為代表的軟件廠商,基于自身的自主化軟件包,與華為合作。

合作伙伴的加持,使得華為自研ERP邁進加速跑道。

“要謝謝合作伙伴,我們是在同一條戰壕上的,我們認為今天的成功跟你們分不開,未來的發展跟你們更相關聯?!?月20日,任正非袒露了合作伙伴重要性。

然而,華為ERP的成功落地,并不意味著其本身不存在發展的痛點。

二、Meta ERP有沒有商業空間?

華為ERP架構有4大領域,一是銷售相關的合同中心和客戶中心;二是供應,這中間包括計劃采購,訂單物流;三是華為的財務;四是即售后服務以及交付服務等。

不過,華為打造的這些能力都是“因地制宜”。然而,管理軟件是一個典型需要行業know-how的領域。

一個事實是,從內部自研到對外輸出需要跨越標準化、產品化、商業化的鴻溝。而Meta ERP系統主要是貼合華為自身科技制造管理需求,在其他垂類行業的適配度尚未可知。

這意味著其在ICT制造業以外的其他領域,例如發電行業、櫥柜行業、奶茶行業等行業的管理模式,能否搞明白,仍需畫上一個問號。所以,通用化對于華為Meta ERP而言,短期內無法實現。

除了通用化的問題,還有來自產品兼容的問題。

Meta ERP是基于華為歐拉系統,高斯數據庫進行開發,而現在的主流ERP一般都是基于Windows系統,Oracle或者SQL數據庫來進行使用的,現有的ERP軟件對國產系統,數據庫兼容是很大的問題。

未來企業就算有采用Meta ERP有想法,如果需要拋棄現在服務器及數據庫甚至需要對整個機房進行重建,企業將面臨巨大的重建成本。

在巨大的IT預算壓力下,很多企業會選擇“湊合”這一條路。彼時,華為如何滲透企業將成為一個問題。

除此之外,在芯片領域,華為仍然需要解決芯片制造工藝和供應鏈的問題,以保證芯片的質量和數量。

在操作系統領域,華為需要打造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和用戶使用HarmonyOS。在ERP軟件領域,華為需要不斷完善和優化Meta ERP的功能和性能,以適應不同行業和企業的需求。

再有就是華為還需要應對來自國內外競爭對手的壓力,保持自己在各個領域的領先地位。

就當下而言,比較有競爭力的領域主要在自己供應鏈上下游和TMT的民營市場,以及政企市場。

然而,這些領域,用友、金蝶也都有涉獵,未來或將有業務上的重疊。而在政企領域,華為亦面臨著則是重度交付的問題。

總體來看,華為MateERP如果要對外推進,其商業化的路徑并不好走。

三、彎道超車的機會在哪里?

一組數據是,2022年華為的研發經費是1644億元人民幣,同比2021年的1427億元人民幣,增加200多億元人民幣。

其中MateERP的研發歷時三年,投入上千人力。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打造的ERP,在華為自用的同時,在適當的時間終究需要考慮實現價值循環。

換言之,商業化,是華為MateERP良性發展的必走之路。而正如上文所言,MateERP商業化的前提是通用化,而通用化的前提則是豐富的行業know-how。

要知道,歐美ERP市場,SAP、Oracle、Microsoft等公司統治著市場,而金蝶、用友等公司則僅僅在國內占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這種差距背后的原因,則是國外ERP軟件具有更完善、更全面的功能。其軟件具有高度的擴展性和可定制性,使得無論在哪個業務領域都能夠找到適合的管理方式。

與之相比,國內企業的產品線相對比較單一,難以滿足不同業務領域的需求。因此,國內企業在ERP軟件的全面掌握和全方位服務等方面仍需提高。

一個思路是,華為MateERP在內部應用的過程中,伴隨著自身云業務和通信業務的不斷滲透,可以不斷將各個行業的流程進行新梳理,進而更好的完善ERP,拓展自身的服務邊界。

此外,咨詢顧問也是中美ERP市場差異化的關鍵。

咨詢顧問作為最終用戶與軟件供應商之間的橋梁,是分析客戶需求,協同軟件供應商完成項目方案的關鍵所在。

華為可以基于自身生態,培養金融、制造、交通等不同領域的咨詢顧問,繼而為客戶打造更加匹配的解決方案。

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于華為ERP的通用化,也并非遙遙無期。

而在兼容性的問題上,華為最近也是動作頻頻,例如在數據庫層面,華為最近發布自研分布式數據庫高斯數據庫GaussDB,在遷移部署等方面有較大優勢,在遷移部署方面,數據顯示,Oracle對象自動化遷移成功率達到95%,代碼改造工作量可降低90%,進一步解決了華為ERP兼容問題。

就ERP本身來說,想要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都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但華為的進入會刺激用友、金蝶、浪潮等國產廠商加快技術革新,以及伴隨著華為自身技術自研全棧的布局和不斷測試,國產ERP的兼容性和標準性都將上一個新的臺階。

關鍵詞:

相關閱讀

日本真人三级做人爱视频,国产色欲无码XXXXX视频,偷拍中国熟妇乱XXXXX,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动漫,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免费看,91丝袜高潮流白浆潮喷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