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歐洲電池法》?
在高鐵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順便碼些字。
近期,歐洲議會以587票贊成,9票反對和20票棄權,通過了一項針對電池產品可持續性等指標作出更嚴格要求的新規定,也就是在國內常被稱為的《歐洲電池法》。
接下來,歐盟理事會將正式進行程序性地批準和發布,這項法規預計在2023年第三或第四季度生效。
【資料圖】
對于上述所說電池產品可持續性等指標將采用電池電子護照的形式進行儲存和追溯。這里涉及的信息,主要有四部分:
1.電池信息。比如容量等物理參數,還有生產制造的一些追溯信息。
2.材料信息。比如回收材料的名稱,回收材料的可追溯性等。
3.ESG。比如在電池的整個生產制造過程中涉及到的溫室氣體的排放。還有童工,人權指標。
?
4.數據。比如電池產業鏈的簡化名稱等,ESG數據狀態等。
初步一看,《歐洲電池法》的設立像是歐洲人對后續進入歐洲地區銷售的電池設立了一個較高的壁壘。意味著所有進去歐洲市場的玩家,都要遵循這個游戲規則,不遵循這個規則的,會被拒之門外。
過去十年,國內電池企業,風卷云涌。通過材料創新,結構創新,產業上下游一體化的垂直整合,依靠國內可用于驗證并能迭代產品的海量市場,把產品做到了極致的性價比。
但是整個電池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如果用歐洲人的這個《歐洲電池法》這把尺來衡量,依舊過于“粗糙”,因為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產品性價比的追求和市場占領領域。
但是國內的頭部企業,其實在《歐洲電池法》設立早些時候,就著手公司ESG方面的治理。有看到,頭部企業都有每年發布ESG報告。
因此,對于國內的第二梯隊和第三梯隊的電池企業而言,《歐洲電池法》設定的壁壘,更像是給他們留的。
他們的體量,規模和品牌效應,不可能像頭部電池企業一樣,去拿到較多的綠電指標,來減少碳的排放,也很難在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選擇方面做到挑三檢四。
回到歐洲市場本身,用較高的壁壘,把外部的競爭對手擋在門外,他們在電池領域的日子就好過了嗎?
剛看到《歐洲電池法》通過的消息時,我第一反應是:這個玩法就像在大饑荒年代,你說你要保持身材,不能吃肥肉,要吃瘦肉。
昨天晚上把EBA250的網站和Northvolt的網站內容,又大概瀏覽了下,好久沒關注了,依舊沒有太多的“大新聞”。
歐洲本土要自建各種電池Gigafactory的誓言實現進展,目前看下來,依舊過于緩慢。英國的Britshvolt已經宣告破產,挪威Freyr的也沒有太多聲音,能看的只有:Northvolt。
作為歐洲電池領域全村的希望-Northvolt在電池產業化的進程方面,也沒有預期的那么精進,至少從2021年12月下線第一個方殼電芯,到現在一年多的時間里,Northvolt并沒有釋放太多的消息出來。
比如用的什么樣的化學體系,目前產能達到了多少,出貨了多少,歐洲本土裝車了多少,裝車路試的數據如何?等等。
而實際的情況是,歐洲的動力電池市場隨著電動車的銷量劇增,需求也非常旺盛。俄烏戰爭的影響,對于歐洲本土對于儲能電池的需求,陡增。
市場有需求,而歐洲本土缺沒有一個能打的產品?!稓W洲電池法》的設立,很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這種供需的錯配局面。
按照目前的進程,在短中期內,歐洲本土電池廠商也得不到想要的好處,利好的還是日韓中的頭部電池企業。
個人認為:
《歐洲電池法》設立的時間點偏早,因為歐洲本土的電池勢力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還過于稚嫩。
《歐洲電池法》的設立,會讓歐洲人錯過一個很好的局面,即完全可以讓中日韓想進來玩的電池企業都進來,尤其是中國的。
通過中日韓企業之間的卷來攪活歐洲本土的電池市場。從產品研發,電池大規模制造,人才梯隊培養,產業鏈上下游的培育,電池公司運營管理等維度,做到較低成本的應學盡學。
等到哪天自己真正強大了,再來給外來的人立規矩,設壁壘。
而在當前時點,設立《歐洲電池法》并不是一個較好的產業對策。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如何看待《歐洲電池法》?
在高鐵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順便碼些字。近期,歐洲議會以587票贊成 -
一個云頂新耀=1.7個Calliditas,引進方...
國內引進方與海外被引進方的估值倒掛,并不是罕見現象。不過,在估值倒 -
寶馬電車銷量同比暴漲283%,暴力降價,...
燃油車時代豪華品牌領頭羊BBA,在新能源時代地位不再。隨著特斯拉、理 -
虛擬頭顯的未來?腦機接口在AR/VR中的應...
神經技術可能是下一個前沿領域,OpenBCI的Galea頭顯設備以及輔助控制方 -
折疊屏競爭邁入新階段,鈦合金材料成手...
關鍵還有大屏體驗。 上個月底舉辦的MWC上海大會上,榮耀CEO趙明在演講 -
一場大會引爆市場,萬億級賽道站上C位!...
一場大會徹底刷屏投資圈。 7月6日至8日,以“智聯世界·生成未來”...